位置:首页 - 信息传真

该作者发布的所有文章
作者 匿名用户 2011-08-20 (1175 次阅读)

重庆黔江区“田间学校”让5000余农民从中受益

 

(本站转发日期:2011-08-20

 

    近日,在黔江区中塘乡迎新村村民华学启的蔬菜基地,华学启又卖出了一车西红柿。“这一车西红柿大约有1000公斤,按批发价每公斤2.2元来算,能收入2200元。”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华学启高兴不已。记者从黔江区科协了解到,今年初,中塘乡建起了全区第一所“田间学校”,让5000多名农民从中受益,华学启就是其中之一。

前些年开始,华学启每年种植蔬菜10亩左右,算下来是乡里的蔬菜种植大户,但由于采用传统方式种植,效益一直不好。今年初,在区科协的指导下,中塘乡科协联合乡农技中心建起了黔江区第一所“田间学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华学启成为学校的一名学员。半年多来,在课堂上和田间地头,蔬菜专家手把手为华学启和其他菜农传授漂浮式育苗以及大棚种植的技术。

市科协区县部一位负责人介绍,在科普惠农兴村工作中,“田间学校”作为国际粮农组织提出和倡导的参与式农民素质教育模式,是目前国际流行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记者了解到,在中塘乡建立的“田间学校”,设置和其他学校一样,有校长、班主任、授课老师,还有班长、学习委员、组织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不同的是,授课内容主要是围绕“特色种植技术与农户万元增收”,下设蚕桑班、烤烟班、蔬菜班、猕猴桃班、脆红李班。黔江区每个村的示范基地,都成为学员的试验田。目前,“田间学校”已招收5000多名村民为学员。

“哪里有技术要求,课堂就设到哪里;哪里有技术难题,专家就在哪里讲课。”黔江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说,在“田间学校”里,农民可以根据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急需专家和农技人员解决的问题,现场进行“点菜”,学校的老师按照农民的“菜单”,及时“操刀主厨”,提出解决方案。

据悉,在“田间学校”的带动下,今年,中塘乡因地制宜建立起各类种植养殖基地,其中包括脆红李5000亩、蔬菜4000亩、猕猴桃1500亩、辣椒1500亩,为当地农民实现万元增收新增添了一条途径。市科协也表示,中塘乡“田间学校”的经验,今后还有可能在全市大范围推广。

 

                                                                                                                              (来源:《重庆日报》   选编:斯原)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