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会员之窗

(285 次阅读)
三代同堂传匠心!浦东手工艺基地高桥古镇上演教学盛宴
(发表日期:2025-09-29)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9月24日,浦东新区高桥古镇的青石板路上,迎来了一群特别的“手艺人”——浦东社区学院手工艺基地的新老教师们。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教研展示活动,在这里精彩上演,老、中、青三代匠心碰撞,点燃了传统工艺传承的火花!
第一站:绒绣馆里的色彩魔法
活动伊始,基地何冬梅老师化身“向导”,带领大家走进高桥绒绣馆。哇!红橙黄绿青蓝紫……比颜料还丰富的色彩,让人看花了眼!何老师娓娓道来,揭秘如何用一根根绒线,编织出水彩的灵动、油画的厚重。指尖上的艺术,原来就藏在这千丝万缕的“魔法”里。老师们纷纷惊叹:“这简直是‘线的调色盘’!”
第二站:叶辛书房里的“新”声与“心”愿
移步叶辛书房,温馨的交流氛围弥漫开来。高桥镇社区学校卢校长热情致辞,为手工艺基地过往的成果点赞,更对新鲜血液的加入——多位年轻教师——表达了由衷的欢迎和殷切的期待。一份份沉甸甸的期许,汇聚成推动传统工艺创新的强大动力。
最令人期待的示范课互动环节,惊喜不断!
角色大反转: 资深手工艺人秒变“小学生”,虚心向年轻老师“取经”!剪纸泰斗陈老师(80多岁)跟着90后老师,认真学习绒花柿子、草编小鱼、永生高桥松饼的制作。“是你们教得好!” 陈老师完成作品后笑得像个孩子,由衷感叹:“以后要多搞这样的跨专业交流!”
教学有妙招: 年轻老师们化身“魔法师”,简单工具变神奇,三两下就辅助造型出可爱的小物件。讲解清晰,重点突出,手把手教学,耐心细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一步步跟上节奏。
体验超投入: 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深度沉浸,亲手制作寓意吉祥的“柿柿如意”(绒花)、“年年有鱼”(草编)、“永生高桥松饼”(创意手工)。指尖翻飞间,是对技艺的热爱,更是对文化的传承。
展望未来:深耕传统,焕新光彩
浦东新区社区学院教学基地负责人张老师对三节精彩课程进行了总结。她高度肯定了基地涵盖非遗手工、创意手工的多元布局,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
课程深耕: 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打造常态化、高质量的特色课程。
教研赋能: 鼓励教师们分享心得、交流难点,共同探讨优化课程设计、提升学员参与度的“金点子”。
能力提升: 积极参与教学案例撰写、教学比赛,全面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
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老师们手捧崭新的手工艺基地聘书,捧着象征“事事如意”的绒花柿子,举着寓意“年年有余”的草编小鱼,抱着承载古镇记忆的“永生高桥松饼”,在古镇背景下拍下了一张意义非凡的“匠心全家福”。这不仅是一次活动的结束,更是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光彩的崭新起点!
浦东社区学院手工艺基地此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在于打破了专业的壁垒,实现了跨界的交流与学习。这种开放、包容、互学的教研模式,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它预示着未来:传统工艺将不再局限于单一门类,而是在跨界融合中激发新灵感;教学将不再固守旧法,而是在创新互动中提升吸引力。这张全家福,记录的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更昭示着基地以创新驱动传承、以融合焕新活力的未来方向。让手工艺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这场探索,才刚刚启程。
 
(浦东新区高桥镇社区学校  供稿)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