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信息传真

(451 次阅读)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构建职业重塑时代的能力成长立交桥
(发表日期:2020-01-15)

(本站发表时间:2020-1-15)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创新发展处处长刘志敏指出,继续教育,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继续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是推动继续教育转型的“领头羊”。要有效解决研究型大学继教发展面临的深刻转型问题,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创新共同体,还需做全面的探索与实践。
    近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六部委发布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的交汇点扑面而来,为“继续教育创新发展”议题带来了清晰的政策蓝图。
    高校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点
    继续教育,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继续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研究型大学的继续教育是推动继续教育转型的“领头羊”,是建立学术教育、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与能力教育、继续教育贯通的中转站。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做通了、做好了,国家的教育体系才能建起来。同时,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又是国际合作的一个“桥头堡”,只有取得了与国际交流的话语权,建立起国际交流的平台,具备了引领国际的能力,才能真正使国家与一批高校在服务“一带一路”方面形成强大的合力。所以,高校肩负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
    7月27日,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专题研究了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意见,标志着自2014年国家职教体系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来,产教融合不断上升为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最高战略。目前,产教融合已经写入国家关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产业布局、国家创新驱动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国家从学校端、企业端、行业端,到政府统筹的全面布局、全面试点,为所有高校赢得了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方案》明确强调,要以政府为统筹、以城市为节点、以行业为支点、以企业为重点。在“三点论”中,高校是连接城市、连接行业、连接企业、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点。这三点的激活、连接与叠加,依托的是高等教育体系,是高等学校,所以高校面临一个和城市、行业以及企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机遇,当行业、政府、企业的活力被释放,产教融合的另一半活跃起来,产教融合“一头热,一头冷”的问题,就能得到更好、更有效的解决。
    继教面临深刻转型问题
    当社会的教育要素、创新要素活跃起来,高等教育面临的就是一个价值“蓝海”,一个广阔的空间。研究型大学是产教融合的生力军,也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国家“双优”建设方案明确强调,“双优”高校要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建设高水平学科、高水平大学。众所周知,高水平入场券的门槛可能没有凸显,高校对于产业的贡献度是起跑线,在撞线或验收的时候,标准是什么呢?就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国家“卡脖子”技术以及在这些关键领域的贡献度。
    国家发改委和相关部门研究“双优”高校的评估标准,这是一个维度。高水平大学在产教融合中作创新原动力是一个重要责任;同时,高水平大学的继续教育,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推动国家继续教育改革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生力军。世界高校的经验告诉我们,高校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做得高,二是要扎得深。继续教育的服务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重要领域,特别是当继续教育和整个教育体系都面临巨大的转型时,更是如此。
    实际上,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就面临着科技和产业革命,即社会重塑;而在继续教育领域,则是职业重塑。职业重塑带来的必然是什么?是人的发展能力、成长能力、生存能力、职业能力的重构。这些能力的重构靠谁?靠学校,更多的是靠自主。在能力重塑的时代,自主学习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学习方向。那么大学是不是就无所作为了?不是,大学要为自主学习做强大的供应链,为每一个学习者赋能,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因此,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大学的继续教育正面临深刻的转型问题。
    第一,要从学习教育转向能力导向教育。既要重视硬科技、硬能力,也要重视智能条件下的软科技、软技能,如人际沟通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性能力、综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继续教育的含义要重新拓展。过去,继续教育被理解为学校教育的继续,或学校教育功能的延续;现在,它是对人的终身教育,是为职业发展不断赋能、不断搭建成长阶梯的教育。因此,继续教育的含义应该是持续教育。
    第三,不仅要做学校教育的转化,更要成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种教育要素留存再造的集成者。大学继续教育按照此方向转型发展,将真正成为国家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个主战场、国家能力体系建设的一个核心节点。这样,大学和城市、社会、社区将有效地融合起来,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只有贯通了,大学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才更加清晰。只有当继续教育体系和人的终身发展融为一体、和人民血脉贯通、和整个社会的学习资源贯通,价值创造才能赢得无限空间。反过来,继续教育不仅会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更是学校真正扎根大地、扎根人民,赢得口碑、赢得持续关注支持的重要力量。
    第四,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真正融为一体,连通协作。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国际化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在许多国家的工业化乃至信息化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这种制度设计在国家层面正在积极构建,在学校层面也应该先行先试。鉴于高水平大学、研究型大学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区域的影响力,可以在继续教育领域发挥优势,率先起步并作出前沿性的探索。因此,高水平大学、研究型大学要成为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生力军,探索出若干新模式,共同形成推动国家职教体系改革、继续教育体系重建的宏伟宏图。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创新共同体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在产教融合方面主要做了四项工作:一是解读和宣传国家政策,推动国家政策落地。二是推动产教融合的全面实验。2014年,从应用型高校转型做起,与中兴通讯等全球领先企业在智能制造、ICT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领域,做全面的产教融合创新实验,可以说是国家产教深度融合模式的探索者、开路者。三是举办一系列产教融合会议和论坛,汇聚共识。四是以产教融合为主题、主线的国际合作。我们把它概括为“一体两翼”,“一体”就是围绕着全球的技术进步布局、圈点、架构,“两翼”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在继续教育领域,规建中心与中西部一省一校14所学校乃至全国继续教育战线,围绕着四个方面做全面的探索和实验。
    一是学习方式变革带来的新的学习空间建设。规建中心提出要建设智慧学习工场,把工作场景转化成学习场景,帮助学习形态变革和学习空间设计建设做探索。
    二是要搭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共享平台。使更多的人得到灵活便利的教育,为“小件学习”或“微课程”,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开放的平台,打破一校一区的格局,共建数字化平台。
    三是国际合作方面超前布局。如与英国相关机构合作建构国际人才港,把英国的课程体系引进中国,进行系统改造,将其证书体系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应用,搭建以便于走向世界、走向“一带一路”的新课程体系和证书体系。
    四是和领先企业建立广泛联系。产教融合的落脚点要在校企合作上,规建中心愿意牵线搭桥和企业共同在14所高校实施战略联盟,建立更广泛的联系,真正推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成为产教融合的生力军,成为和企业连接的连接器,带领诸多应用型高校共同进步。在教育部副部长孙尧的指示下正在加快建设,载体是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创新共同体,共同推动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壮大创新要素,提供适应的教育。
    (来源:在线学习微信公众号      选编:濛昕)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