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10月7日,在浦东新区高行镇文化活动中心小剧场,老中青少四代同堂,满怀激情,一起开启了一场由高行镇社区学校主办的非遗文化之旅,师生同台表演的节目轮番登场,丰富多彩,在欢声笑语中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沪剧是上海本土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表演风格以贴近现实生活为核心,处处渗透着江南文化的细腻与上海的市井温度,以质朴亲切的“申曲” 韵味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师生同台表演的节目《手提羊毫标语写+举香槟》将活动气氛带到了高潮。沪剧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继续传递着“上海的声音”,成为连接上海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木偶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者运用动作和口技等技巧,使表演生动形象。传统经典节目《猪八戒背媳妇》,通过灵动的表演和夸张的舞台展示,征服了现场观众。
浦东说书是浦东新区的传统曲艺,2008 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东说书以浦东方言表演,其曲调朴素,节奏明快,说书人通过声音、语调的变化和丰富的手势,一人扮演多个角色,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传统节目《浦东老八样》,通过年轻传承人的展现,别有一番风味。
《龙身蛇形太极拳》是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拳法柔至极为刚,刚至极化柔,既有良好的强身健体功能,又具有极强的艺术观赏性。太极爱好者精湛的表演,震撼到每一位观众的心灵,让观众感受到太极的独特魅力。
学员们还表演了《欢歌饮酒》《水精灵》《桃花谣》《云里土家》等各式民族舞蹈。《长嘴壶》表演,古琴《秋风词》,童谣《指尖上的华夏魂》,葫芦丝《再吹山歌给党听》等节目,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浦东新区手工艺教学基地的老师们也受邀参加了本次活动。他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现场展示草编、糖画、面人、剪纸、中国结等诸多传统技艺,让大家深度体验了一次非遗集市。
非物质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璀璨结晶,在大家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本次活动,通过集中展示和现场体验,让社区百姓深深感受到了身边非遗的无穷魅力,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浦东新区高行镇社区学校 供稿 / 简妮 选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