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想看书只能在家里或者去图书馆,现在社区里就有了共享阅读空间,周末还能参加诗歌朗诵会,带娃又有了新去处!”家住银河居民区的家长孙女士笑着说。
这一变化,源于南码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南码头社区公益基金会、南码头社区公益合作平台和银河居民区等多方力量共同打造的“‘阅’见未来”项目。一场以党建为纽带、以阅读为载体的社区焕新行动正悄然改变着这里的生活。
“阅”见未来:民生需求准对接,共享空间焕新颜
项目的萌芽,始于社区网格员们的细致走访。在与居民拉家常、听心声的过程中,“阅读资源分散、文化活动单一”的痛点被清晰梳理出来,为项目的策划提供了精准方向——不仅要建阅读空间,更要建贴合居民期盼的“精神家园”。
根据社区网格员收集的需求清单,银河居民区与南码头社区基金会精准对接,依托“益创投”项目,通过企业认领,将原本单一的老年助餐点打造成社区多功能活动室——银河湾阅读共享空间。
崭新的书架上整齐排列着涵盖中农医药百科、少儿读物、经典名著、生活技能等多个品类的书籍,不仅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阅读需求,更成为邻里间交流分享的“文化驿站”。
“阅”启未来:党建联建聚合力,企业担当显真情
“‘阅’见未来”项目的稳步推进,既得益于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精准牵线,更离不开党建联建凝聚的强大合力。城市环境安装分公司作为南码头社区公益合作平台成员单位主动认领项目,企业负责人先后多次带队实地走访银河居民区,与社区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阅读共享空间的实际需求与规划愿景,从硬件设施到书籍补给,企业给予了全链条支持,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企业的社会担当。
同时,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巩固成果,银河居民区与城市环境安装分公司正式签订党建联建协议。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将以“‘阅’见未来”项目为纽带,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推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党建+文化”融合发展,让党建联建的成果真正惠及居民、温暖社区。
“阅”享童趣:沙盘游戏悟共享,书香浸润品中医
在“‘阅’见未来”——银河湾阅读共享空间打造完成之际,8月12日上午,为“南小萌”们倾心打造的系列活动也在这里热闹开场。
在“共享经济问题治理实验室”活动环节,一场沉浸式沙盘游戏成了青少年的“实践课堂”,孩子们分组扮演“社区管理者”“共享资源使用者”等角色,在模拟场景中处理共享单车乱停放、共享图书借阅纠纷等问题。大家在推演中思考规则建立的重要性,在辩论中理解“共享”背后的责任与协作,原本抽象的经济概念,在游戏里变得鲜活可触。
在“共享图书角焕新行动”环节,一批中医系列书籍被捐赠至图书角,同时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解中医基础、节气养生等相关知识,让孩子们在书香中感受中医智慧。
“阅”动邻里:图书漂流传温情,多元活动聚人心
未来在阅读空间里,一本本贴着手写标签的图书将开启“旅行”。这是银河居民区近期新启动的“图书漂流”计划:居民将家中闲置书籍捐赠出来,贴上包含捐赠人寄语的专属标签,供邻里自由取阅,读完后再放回“漂流书架”,让它继续寻找下一位主人。书籍在居民手中流转,每一次传递都是一次心意的接力。
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们将定期整理书架,更新“漂流日志”,记录每本书的“旅程”。一本本书成了邻里间的“社交名片”,让沉默的书架变成了会说话的纽带。
“‘阅’见未来”项目的生命力在于“始于书却不止于书”的拓展。阅读空间不仅是借书看书的场所,更化身多元文化阵地:每周的读书分享会,居民们围坐在一起交流心得;每月的诗歌朗诵会,在平仄韵律中传递着生活热情。这些活动如同纽带,让社区充满了书香与温情。
“阅”见未来
从一纸计划到落地生根,银河居民区的“‘阅’见未来”项目正是社区公益基金会“益创投”机制的生动实践。今年,南码头路街道社区公益基金会将持续聚焦青少年关爱、社区焕新行动、社区融合共治、银龄暖心伴行等方面,联合南码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共同深化资源整合与精准对接,广泛凝聚社会多元力量,助力解决社区“急难愁盼”问题,为构建温暖、和谐、充满活力的南码头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品质南码头 / 简妮 选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