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暑期,成都开启了“监管护航 预付无忧”,预付式消费满意度提升行动,助力家长朋友守护好“钱袋子”。
据悉,成都将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付式消费纠纷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经营行为,强化预收费资金监管,打造“监管护航 预付无忧”消费场景,完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持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具体来说,将依法依规对预收费监管未达要求、隐形变异培训等违规行为从严执法、从重处罚、从快曝光。此外,对于“地下”“换马甲”“以教育咨询之名行学科培训事”等无证培训机构,要立即停止办学行为,并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置。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将从畅通纠纷速解通道、探索实施积分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多管齐下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畅通渠道快速处理。成都将细化培训机构分类清单,畅通与12345服务热线、市长热线等信访平台的诉转直通,提升信访服务效能。
⭐探索实施积分管理。成都将出台《成都市校外培训机构信用管理暂行办法(暂定)》,从资质合规性、安全管理、资金监管、教学质量、社会评价等维度量化评分,推进构建“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培训生态,让消费者安心评价。
⭐发挥行业协会引导作用。成都将充分发挥培训协会效能,发布合规经营等倡议书,推动培训行业走向“他律+自律”并行,让消费者省心报名、舒心培训。
⭐加强宣传引导,将在培训机构醒目位置公示收费标准、退费流程、监管账户信息等内容。
如确需参加校外培训,报名和缴费,要通过天府通“先学后付”小程序或者“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家长端”App进行,并向培训机构索要正规发票。一次交纳培训费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交费时间不超过3个月或60课时,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性缴费不超过5000元。凡是培训从业人员通过微信、支付宝、现金等方式收取培训费及未存入监管账户的,均属违规收费。
同时,要注意查看办学资质。注意培训机构是否在其显著位置公示《办学许可证》,许可证上标明的信息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此外,也可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查询其备案信息。凡是没有取得办学许可的机构开展培训均为违规培训。
早在2023年,成都市教育局就组织武侯区、金堂县在全国率先启动“先学后付”改革试点,遴选辖区内18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作为试点对象,探索实施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基于微信支付分且有资金兜底的“先服务后付费”监管新模式。
2024年,成都更是打造了校外教培资金服务平台—— “天府通先学后付”平台,家长预缴的培训费锁定在自己的银行二类账户中,培训费核销明细和账户余额家长可随时查看,未核销部分培训费可申请退费。目前,平台累计入驻培训机构2213家,监管购课金额达1.49亿元,保障了2万多名家长的购课资金安全。
今年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相关的司法解释,明确收款不退、丢卡不补、限制转卡等“霸王条款”应依法认定无效,消费者自付款之日起7日内有权请求返还预付款本金。
成都也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当前正值暑假,成都市相关部门针对学科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培训,以及口腔、美容、健身等领域的预付式消费纠纷出台专项措施,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让广大市民朋友消费无忧。
消费一头连着经营主体,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多部门形成合力,治理预付式消费乱象,才能让预付安心,消费舒心。
(来源:成都日报 / 简妮 选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