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在绿豆的奇妙世界里探索、创造,留下了无数精彩瞬间。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这场充满趣味与知识的成长之旅~
第一站:科学实验 —— 会跳舞的豆子
课堂上,孩子们亲手调配溶液—— 当白醋与小苏打相遇,滋滋作响的气泡瞬间迸发,那一串串升腾的二氧化碳气泡,像跳舞的小精灵,瞬间抓住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更妙的是杯中的绿豆,被细密的气泡包裹着,仿佛穿上了蓬松的 “气泡小裙子”,在水中忽上忽下、轻盈 “起舞”。这一幕,把抽象的化学反应变成了看得见 的画面,让科学不再遥远。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气泡是从哪里来的?绿豆为什么会 “跳舞”?这些疑问像一颗颗种子,在他们心里扎根。而亲手操作的体验,不仅让他们直观感受了科学现象的奇妙,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科学的种子,就在这样充满趣味的互动里,被好奇心悄悄浇灌,慢慢发芽 —— 或许未来某天,这些孩子中就会有人因今天的 “气泡记忆”,爱上探索自然的奥秘。我们的课堂用最朴素的材料,搭建了通往科学世界的桥梁,让孩子们在玩乐中触摸真理,在惊喜中埋下热爱的种子。
第二站:艺术创作 —— 豆豆粘贴画
孩子们用黑豆的圆、红豆的艳、绿豆的翠,在画板上拼贴出小动物、花草和想象中的世界。过程中,他们仔细观察豆子的纹理与形状 ——“原来绿豆的肚脐是白色的!” 小朋友惊呼。
看似简单的豆子粘贴画,其实蕴含着多重教育意义。它能有效锻炼孩子们的手部精细动作,让他们在粘贴的过程中提升手眼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孩子们学会从自然中汲取灵感,用最朴素的材料表达自己的审美与想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对艺术和自然的热爱。
这种将自然与艺术结合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更能让他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与快乐。孩子们完成的每幅作品都藏着专属他们独一无二的童真创意~
第三站:生命观察 —— 绿豆成长日记
活动接近尾声,老师的科普像一把钥匙,为孩子们解开了绿豆生长的 “魔法” 密码。在生动的讲解中,孩子们不仅知晓了植物生长的奥秘,更学着用科学的方式去记录:每天的温度变化、浇灌的水量多少、植株长高的细微刻度…… 这些看似简单的记录,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严谨与耐心,也让抽象的 “生长” 变得具体可观。
活动的结束并非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当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照料的绿豆带回家时,这份对生命的关注,便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
这种延续性的照料,让生命教育不再局限于一时的活动,而是融入了日常的点滴,在孩子们心中悄悄种下责任与热爱的种子。
或许未来某天,当他们看着绿豆长出新叶、开花结果时,会更深刻地懂得:生命的成长,从来都需要耐心的守护与用心的陪伴。
一颗豆子的 “教育魔法”藏着撬动成长的奇妙力量:通过实验培养观察、假设、验证的逻辑能力;用自然材料创作,发现生活中的本真美学;在照料中读懂自然规律,培养责任感;家长俯身参与实验创作,共享珍贵时光~
(来源:三林文化之友 / 简妮 选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