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气候变化教育已成为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临港新片区作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鼓励动员全民广泛参与生态领域的绿色行动,并通过教育的力量培育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为本项目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践土壤。
依托“政府-高校-企业-社区”四方协作机制,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与南汇新城镇社区学校共同携手,在临港新片区开展社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项目,通过组织科普课堂、研学课堂、实践课堂等多样化活动,构建"代际共学-智慧共融"的双向学习模式,打造临港属地化绿色教育基地。
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经成功连续举办14场,吸引了社区居民2000余人参与,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今年全年,本项目计划滚动实施,常态化推动气候变化教育从知识传递向行动转化。
2025年4月19日,以“碳新知 趣研学”为主题的首场社区气候变化教育活动顺利启动,南汇新城镇社区家庭学员60余人参加。
科普课堂:城市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场所。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副教授童抗抗首先为社区居民做“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零碳发展展望”科普授课。童教授分别从气候变化的成因、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城市与零碳发展的关系、如何建设零碳城市、居民如何贡献零碳城市建设等方面同社区家庭进行分享,倡导居民从日常生活中贡献个人力量。
低碳生活小课堂:低碳路上,每一步都算数。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博士生王一帆给临港新片区社区居民带来一堂碳普惠主题的低碳生活分享。通过介绍“一网通办”上海碳普惠专区开通全新功能—“我的碳普惠足迹”!社区居民学习如何记录和分享个人在参与海碳普惠的点点滴滴,通过将日常乘坐地面公交、轨道交通、骑行共享单车、驾驶纯电动乘用车的减碳行为都记录在碳普惠账户中,让绿色低碳成为生活新风尚。
研学课堂:智能科技赋能绿色制造。社区家庭走进上海电机学院,参观由上海电机学院同上海电气共建的“工业4.0”智能工厂示范实验平台,近距离观摩了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微型产线、数控车床、3D打印、竞技机器人、虚拟仿真、电工电子、基础加工等实训模块,体验在真实工业环境中进行实训操作模式,了解科技发展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基于家庭代际学习方式开展气候变化教育是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政策资源、创新教育场景、激活代际互动,常态化开展高质量的气候变化教育活动,促进多代人分层次、多样化的共学互学,不仅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气候变化教育网络,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气候素养,加强了链接纽带,还为全球提供了气候变化教育的“中国方案”。
(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社区<老年>学校 供稿 / 简妮 选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