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信息传真

(648 次阅读)
万天宇:“互联网+”视角下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
(发表日期:2020-09-10)

摘要
社区教育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是推进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时代,开放大学要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服务扎根社区,面向社区居民,充分运用整合优质资源构建教育联盟、打造优质品牌、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教师团队、结合学分银行推进成果转化等发展策略。
【 关键词 】“互联网+”;开放大学;社区教育
开放大学,由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升级,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乡组成的远程教育网络框架。开放大学凭借其覆盖城乡的立体化远程教育网络、充实的师资队伍规模、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广播电视大学长期办学积累的实践经验等特性,明确“四个面向”的办学方向,竭力满足不同地区学习者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需求。[1] “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需加快转型发展,以终身教育为导向,明晰战略定位,寻找非学历教育方向的突破口,加强推进社区教育,建立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布局高度强调了办好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性载体,也是保障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1]
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范围内,以社区居民为对象,旨在发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教育集合体,以促进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一种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的教育影响活动。[2] “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深度普及下,社区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成果与社区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从而不断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样化和终身性的学习诉求。“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依托开放大学力量推进社区教育,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现代化、开放性的资源优势,构建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办学网络,为学习者输送系统、准确、集中的学习资源。
一、“互联网+”视角下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和共享最大化
现阶段,我国开放大学吸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弥补自身在服务社区教育的短板,加快实现传统模式转变,注重服务社区教育综合能力的提升。探索分析发达国家开放大学社区教育路径与模式,多为依托“互联网+”模式开展精确服务,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技能,使得开放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作用发挥最大化。作为构建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社区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3] [4]
社区教育具有开放性、社会化、终身性特征。厚植社区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其特性,优化教育教学模式,整合远程教育课程中的有效资源,搭建线上教育平台,以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个性化、短周期的学习需求。从整体和长远角度对社区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规则进行设计,逐步构建分层次、多类别、重实际的教学课程体系,整合建设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资源, 构建面向居民的多层次终身教育体系。[1] 与此同时,“互联网+社区教育”是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的必经之路。依托“互联网+”有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学科研工作效率,全面调动开放大学长久积累的人才资源和学科丰富的文献资源,充分发挥开放大学在社区教育服务方面的效能。
(二) 为推动社区教育向纵深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打破了开放大学传统社区教育时空的桎梏。开放大学深入推进顺应“互联网+”模式社区教育体系的建立,学校文化软实力产生出的辐射力也进一步得到增强。注重“互联网+”服务社区教育模式创新,促进学校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与社区教育一同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开放大学对社区教育项目中居民自我教育、休闲文化教育、非学历技能教育以及委托项目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激发自身办学活力,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开放大学积极探索各类社区教育服务,推动社区教育向纵深发展,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保障。[5]
(三) 开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诉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在政策层面上明确提出开放大学要大力服务社区教育,推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6]以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质为服务宗旨,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办学理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充分保障和满足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求,让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延伸到社区,也为开放大学开启战略转型升级新征程创造有利条件。
二、“互联网+”视角下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的契机与可行性分析
(一) 契机
1.政策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将办好开放大学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重点任务。[1] [7]各地政府积极响应政策,为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举措给予相应政策保障。政府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开放大学承担起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重任。此外,开放大学“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教育宗旨较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日渐增长的多样化学习诉求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发展需求,与社区教育的发展理念高度一致。
2.资源配备。开放大学庞大的开放教育和人力资源库,为社区内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各类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强大师资力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教育教师队伍构成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的症结,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学历、非学历以及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需求。[8] [9]
3.系统优势。开放大学采取“统”“分”的办学体系,由国家开放大学、省级开放大学、市县开放大学共同组成的教学体制。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分管下,省级开放大学承担整体管理运作的角色,市县开放大学发挥分级管理的灵活度优势,一定意义上激发了各地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10]  
[11]开放大学“统”“分”的办学模式极大地延伸了办学规模和范围,由城市基层社区到偏远地区农村,弥补了其他高校去不了和不愿意去的地区空白。“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大学的系统优势可以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至国内外任何地区,也正是影响社区教育生存和发展变革的决定因素。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构想与思路,将助社区教育发展腾飞“一臂之力”。
(二) 可行性分析
“互联网+”视角下,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将作为一种理想可行的创新模式。第一,社区居民学习方式由固定化向便捷化转变。社区教育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现阶段,
“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移动客户端) 逐渐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促使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学习者三者更加紧密结合。[12]第二,教育内容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将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相互融合,适度融入兴趣班、娱乐活动等方式,最大限度上实现教学资源朝着多元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第三,降低教育成本。借助开放大学教育服务平台海量资源,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教育成本。因此,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具备一定可行性,有效推动开放大学改革发展的同时,也将助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三、“互联网+”视角下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的现状及挑战
(一) 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多集中于路径、策略性的研究。中国知网中将“开放大学”和“社区教育”设定为关键词,检索出近四百条结果;但将范围缩小至“ 互联网+” 时, 相关成果却屈指可数。[13]由此可见,研究“‘互联网+’视角下探讨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的相关领域鲜有研究。因此,探究“互联网+” 成为促进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驱动的新引擎,以及发挥“互联网+”功能提升开放大学服务功能的研究仍需与时俱进。
(二) 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挑战分析
近年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取得一定丰硕成果,但挑战仍然严峻,依然存在着障碍。
1.定位不够明晰。随着社会对开放大学的了解逐步加深,部分地方政府将社区教育的实施与开展赋予当地开放大学,但也随之暴露出问题。当地政府对开放大学职责定位并不明确, 不能很好地区分领导与指导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各级管理职能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上级政策文件在落实过程中无法严格遵照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教育的推进与发展。
2.专职教师欠缺。开放大学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他们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深厚。但社区教育在开放大学起步相对较晚,专职开展社区教育的工作人员相对欠缺。绝大部分教师缺少相关专业培训,存在专业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方面的短板,导致专职教师力量薄弱,从而放慢了基层开展社区教育的脚步。[14]
3.经费投入不足。社区教育发展受政策落实、师资力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资金保障也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部分政府管理职能部门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拨付进程相对滞后,导致师资聘请、资源扩张、软硬件配备、场地建设等方面入不敷出,严重打击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15]
究其原因:一是管理机制缺乏规范,激励措施不完善,机制体制有待健全;二是教师“互联网+”意识有待加强,关注度不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优势的发挥;三是创新意识淡化,开放大学社区教育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还需提升。
四、“互联网+”视角下开放大学需转变的思路
(一) 强化服务社区教育意识
在课程建设和教材规划过程中,将地方特色文化与民俗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力求网络教育的个性化、智能化、人性化和趣味化。有目的地培养创新技能型教师,利用“互联网+” 手段创新职业技能培训途径,促使教师传统教育观念向现代教育观念转变。创新社区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彰显灵活性原则,推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创新。[16]在顶层设计方面,结合自身实际,强化开放大学优化社区教育专业设置结构和课程标准建设的服务力度。
(二)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基于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相关规章制度尚有欠缺的现状,在社区教育顶层设计、标准化建设和特色模式打造等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构建监督考核与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对社区教育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让制度在落实中彰显价值。加大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力度,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推进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推动“互联网+”视角下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的文化语境与制度建构。
五、“互联网+”视角下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 整合优质资源,构建教育联盟
学习型社会建设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为重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学习理念的形成对开放大学现有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网络技术的迭代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成熟,数字化社区教育模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开放大学应乘势而上,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借助远程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建立数字化资源开放与共享机制,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构建人与物、物与物的联系与沟通,大力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全方位、立体化、互动性社区教育资源体系的形成,实现各类资源的统筹、衔接、沟通。[17]聘请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
的专家学者线上线下授课,不断丰富教学课程内容。
积极探索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新模式,构建社区教育服务联盟,创建社区教育新模式, 形成省开放大学—市开放大学—县 (区) 社区学院—街道 (乡镇) 社区学校—社区 (村) 学习点的五位一体教育体系,构建辐射全省、市、区县、街道 (乡镇) 以及社区 (村) 的网络, 形成线上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势、线下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格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各个层面社区教育机构职能,以省级开放大学指导服务为统领,充分调动其在资源建设、理论研究、业务指导、政策咨询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力量。面对学习者多样性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新境遇,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实际展开研究,组织力量攻关,以教研质量促进教学质量,力争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二) 活化服务模式,打造优质品牌
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教育资源和办学体系等优势,举办各类智能、技能、体能方面的技能培训,进一步推进开放大学服务模式创新,打造开放大学品牌影响力。将国家课程、省校课程与市县校课程有效整合,以功能性为切入口,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主要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个性型课程。从课程内容不同,将其划分为技能提升、社团活动、生活艺能三类,面向群体主要包括区域内居民老年人、青少年、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社会群体,满足服务对象青少年校外教育、成人职业技能教育以及老年教育等需求,有效提升学员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实践水平和创新意识。研究推进符合社区自身实际的课程体系和教学途径,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打造一系列具有区域特点、办学特色、个性鲜明的特色课程, 以重视内涵建设助推社区教育品质提升。完善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课程教材等相关课程要素配套,加快建立课程内涵基本要素标准,形成符合当前社区教育发展实际的内涵建设基本体系。
(三)强化顶层设计,探索创新路径
互联网技术为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开辟了新的网络化空间,打破了传统开放大学服务模式的桎梏,实现教育资源互补、跨界融合、共生发展的良好生态,推动社区教育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逐步呈现规模化、规范化的态势,但部分地区仍暴露出“难走”的现象
结合地区实际,强化顶层设计,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路径,明确服务目标,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课程建设方案,加快实现互联网与社区教育服务相互融合,更大程度、更加便捷地满足学员多元化学习需求,形成“互联网+社区教育”新生态。[1] 与此同时,增设与社区教育专业和课程设置相匹配的优质教育资源,主动找寻并定位“互联网+”视角下社区学员互动机制与加强社区教育的契合点,为社区居民提供随时随地、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学习服务。紧跟社区教育发展动态,密切关注发展走向,以广大社区学员教育需求为中心,秉持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原则,为广大学员提供“广、快、精、准”的教育服务。
(四) 构建教师团队,开辟发展道路
加快创新“互联网+社区教育”实践的步伐,牢固树立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意识,打造一支业务知识技能精湛、拥有职业道德修养和良好精神面貌的精品教师团队,为提升开放大学服务社区教育质量提供坚实的保证。成立课程建设评审专家组,为社区教育组织领导提供保障,推动课程建设审核和课程管理制度改革。开展教师专项培训,立足学校课程建设, 优化知识结构,扩充知识储备,扭转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现有课程资源,整合各社区学院课程资源,充分调动教学团队等教育教学资源,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方案落地生根。
开辟国际化发展道路,借鉴发达国家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经验,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寻求构建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国际化网络体系,通过建立国际交流中心,开办国际交流论坛,召开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推动开放大学社区教育“三化”建设,即特色化、信息化和国际化。[18]实现开放大学国际间联动,打破教育资源国际化屏障,加强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汇聚发达国家开放大学社区教育信息供学员在线阅览、查询和研究,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库成为社区学员交流互鉴、谋求发展窗口。
(五) 结合“学分银行”,推进成果转化
“学分银行”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各类学习者为服务对象,以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为主要功能的学习成果认证管理中心、个人终身学习档案系统和转换服务平台,提供学习成果认定、记录和转换,以及学习咨询、学习成果查询、出具学习成果认证报告等服务。[19]简言之,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从学分认证、转换、积累、检索和兑换,实现了将不同类别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互认和衔接。其优势在于突破课程专业间的限制,将完成结业要求的课程学习进行互换。开放大学正致力于积极探索“学分银行”建设,并将有利经验应用于社区教育范畴。[20] 将“学分银行” 引入社区教育建设,实现学习成果客观公正转换和衔接,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学习需求。
1.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学分银行”平台系统化管理社区居民学习账户数据和档案信息,推进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基于学分银行合作联盟汇聚各类教育资源,将各级培训机构“组团”,提供课程产品、学习管理、运营咨询等服务,打造社区教育优质信息资源库,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良性运行体系。
2.优化教育生态系统。丰富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是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的先决条件,“学分银行”探索建立的学历与非学历融合机制,有效缓解了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较低的矛盾。在调研各地区差异化发展特点以及居民个体具体诉求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线,在培训领域适度引进符合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现状的培训课程,在注重人文关怀中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作者简介
作者:万天宇,江苏开放大学
 
(来源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