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信息传真

(938 次阅读)
全国社区教育非遗项目:成都市“锦绣花照·天天非遗”推介
(发表日期:2020-08-07)


藏羌织绣是“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和“羌绣”的合称。二者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藏羌织绣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端。工艺大致可以分为编织和挑花刺绣两个大类,主要以毛、麻、棉和桑蚕丝为原材料进行制作。藏羌织绣是千百年来藏族、羌族为适应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融合而成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为突出社区发展特色,探索社区教育实现新途径。2017年,花照壁社区借助四川省第一个社区非遗服务站,打造了“锦绣花照·天天非遗”的非遗展示、非遗参与、非遗传承驿站,不仅通过日常非遗展示让社区居民亲近和了解非遗文化,并通过组织举办藏羌织绣教育培训,让社区居民体验和参与非遗传承,为部分社区居民解决就业途径,使得少数民族非遗技能走进社区,融入都市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光彩。

因此,花照壁社区引进国家级藏羌挑花编织刺绣非遗传承人杨华珍团队,开办藏羌织绣培训班,成立四川省首个非遗社区宣传站,来提高花照壁社区文化底蕴、丰富教育内涵及外延。一是开设初级、中级、高级藏羌织绣培训班,提高学员藏羌织绣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学员能独立设计藏羌织绣图案、完成藏羌织绣制品。2017年至今,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项目采取“公司+博物馆+绣娘”的模式,进行非遗服务站的运营,杨华珍团队为社区培养了10名技艺精湛的绣娘,这些绣娘在杨老师的指导下在社区已经组织开展了5期技能培训班,开设课程约40节,培养了农转非人员、家庭妇女、贫困户等社区居民,高校老师、学生200余名刺绣工艺较好的人才,20余名兼职绣娘,可独立制作羊角包、笔记本封壳、抱枕等系列产品。
二是开展市场营销培训,让传统藏羌织绣产品能够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引导藏羌织绣生产逐步向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并与杨华珍工作室合作承接北京永新华韵集团公司、上海金橄榄文化发展中心等单位订单,形成了一种集非遗展示、非遗参与、非遗传承、就业服务为一体的教学、展览、体验式文创相结合的“非遗进社区”发展模式。2019年9月,社区与杨老师合作孵化培育出成都墨尔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落地花照壁社区,并获得中国好企业认证。
三是整合资源,拓宽非遗项目传承及产业渠道。线下,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社区党委与辖区企业龙湖西宸天街进行接洽,通过共建合作的形式,成都墨尔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天街开设了实体店,帮助刺绣工人创收;线上,与“爱彼迎”网络平台合作,开设体验课程线上预约通道,推广藏羌织绣技艺,传承非遗文化。
三年来,在街道、社区和杨华珍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锦绣花照·天天非遗”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果成效,在辖区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项目的有效实施,不仅让辖区居民对藏羌织绣文化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让传统工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保护和传承,也让其中部分学员通过藏羌织秀这一技能,实现居家创业就业,有了一定经济收益,据了解藏羌织绣专业绣娘每月收入可达到3500-5000元,兼职绣娘利用闲暇时间,月收入也可达2000元。
 

非遗传承人
杨华珍,藏族,1960年出生于阿坝藏区刺绣世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编织挑花刺绣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组织会员,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杨华珍大师工作室学术带头人,获得许多国际国内奖项,作品被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坦桑尼亚总统贾卡亚·基奎特、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等多国元首和博物馆收藏。
2008 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为了保护和传承藏羌民族传统文化,帮助灾区妇女增加收入,杨华珍深入灾区培训了3000余名妇女,帮助她们能把原来生活中的消遣变成今后谋生的手段。2011 年,杨华珍成立了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和织绣品牌MORDO。从美学角度进入,组织设计师、艺术家和传承人共同进行跨界设计,帮助传统工艺与消费市场重新接轨,让工艺得到重生。2014 年,她建立的公司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她在开展与高校产学结合的同时,还开展了与美国星巴克、法国欧莱雅、日本植村秀、香港美发品牌 Hair Corner、五月天乐队主唱阿信、台湾艺术家不二良等国际品牌、名人的合作,以现代方式演绎传统之美。让年轻人换一个角度看待传统藏羌文化,使其既拥有古老的历史底蕴,又融合现代的时尚潮流。
 
非遗作品展示
《花儿纳吉》
“花儿纳吉”是羌语,意为“像花儿一样幸福”。羌族少女出嫁前,都会精心为自己制作一幅罩檐子作为陪嫁。该作品将少女心中所想所愿通过嫁妆刺绣纹样表达其内心情感,是祈祷与未来心上人永结同心的祝愿。羌绣 5 米长卷《花儿纳吉》旨在传承民族文化,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创作灵感来源于羌族民间花神传说和羌族老阿妈们经常穿的围裙。在羌族地区,围裙胸部都会绣上花的图案,每种花都代表了一个月份,杨华珍把象征 12 个月的花进行创新,并绣制在一起,该作品中只有11朵团花,是因为羌族大多居住在高海拔地区,正月里面无花开,没有绣上去的那一朵花,寓意开在每个人的心中, 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作品主体由11朵团花组成,从左到右分别为:藤穿牡丹、满堂富贵、羊角姻缘、蛾蛾戏花、鱼儿闹莲、并蒂同心、莲莲有鱼、幸福连年、富贵神仙、福寿三多、和美平安。整幅作品配以角花边纹,则指春暖花开百花齐放之季,其中包含了代表金瓜花、吊子花、蝴蝶花、羊角花、月季、茶花等花朵和昆虫的图案。
该作品于 2012 年初开始构思,并同步设计创作,于 2014 年 1 月完成底稿的设计,并于 2014 年 2月开始绣制,经过一年半的手工刺绣,于 2015 年 8月最终完成。
该作品已授权香港梵高艺术中心,用于文创产品开发。
授权香港“百利珠宝”用于系列珠宝饰品的开发。
授权彩妆品牌“colorkey”用于彩妆产品开发。
授权文创品牌“匠心美作”用于羌绣和藏茶跨界产品开发。
 
《莲花化生图》
《莲花化生图》刺绣长卷全长约6米,创作时间长达 5 年,灵感来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至清至纯,象征着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该作品以莲花为创作主题,以传统的刺绣工艺为表达方式,以敦煌壁画风格为基本格调,对传说中“莲花化生”的场景进行了描述。《莲花化生图》在一棵莲花藤上,结出十六金莲,花中有四臂观音、妙音天女、修行者、火焰宝珠等形象,图案花形丰硕、构图饱满、蓓蕾与枝蔓穿插蔓延,表现出自由延展的韵律。
 
《释迦牟尼(盘金绣)》
杨华珍是盘金绣唐卡艺术风格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盘金绣)》是其代表作之一。在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各种针法和技法中,盘金绣是所有技法和针法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特技。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该项针法已经几乎处于灭绝的状态,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不仅恢复了这种技艺而且有所创新。在历史上,盘金绣因使用的绣线为纯金丝线,一是成本高,二是技法复杂,所以,一般在服饰的图案中都只能作为一种点缀,以配合其他的针法,形成完整的绣片。杨华珍在熟练掌握藏族盘金绣技法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唐卡的刺绣上,完成了盘金绣单一技法刺绣整幅唐卡的创新。
 
《白度母》《绿度母》
据藏族民间传说,白度母和绿度母是观音菩萨的两滴眼泪所化,杨华珍根据《度母本源记》、《绿度母颂》等文献资料,以及历代唐卡大师的作品,创作出刺绣唐卡《绿度母》和《白度母》,作品历经两年精心构思设计、采用藏族传统手工刺绣技艺绣制而成。菩萨像体态表现准确、生动,图案色彩艳丽、丰富,堪称刺绣唐卡精品之作。
 
(来源:社区教育大讲堂微信公众号号 选编:问心)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