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信息传真

(743 次阅读)
叶忠海:社区教育实验工作20年:成就、特色和展望
(发表日期:2020-07-29)

摘要:自1999年教育部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以来,至今整整20年。20年间在社会各方的推动和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建立了一批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锻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教育实验工作者队伍,丰富和发展了社区教育理论,极大地促进了社区治理和城市建设。未来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应基于时代发展的大环境,思考其发展取向,确立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关键词: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中国特色之路
作者简介:叶忠海(1939—),男,浙江宁波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终身教育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
自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要求以来,已整整20周年了。20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动和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努力下,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之路。笔者作为该历史见证人,有必要对中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做一疏理和总结,以利于后人继承和发展。在这里,本文主要局限于对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狭义理解的视角,就20年中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成就、特色做一概述,并就未来发展取向作若干不成熟的思考。
一、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成就
(一)营造了社区教育的实验文化
1.形成了社区教育实验的物质文化
从文化三层次结构而言,物质文化可称为表层文化,是人类对物质利用的形态。社区教育实验的物质文化,包括社区教育的实体、载体、资源以及社区教育实验所产出的物质成果和产品等。就社区教育的实体来说,在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基本上形成了三级办学系统:区(县)的社区学院——街(镇)社区学校——居(村)社区学习点。所产出的物质成果丰富多彩,如各种手工艺品、摄影作品、书画作品等等。
2.形成了社区教育实验的制度文化
在文化层次结构中,制度文化居于文化层次的中间层。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其是由人类长期的实践活动和历史的积累所形成的国家管理体制、法律法规、礼仪习俗等等的规范体系。就社区教育实验的制度文化而言,包括实验的立项制度、实施制度、检查制度、评审制度、结题制度、激励和约束制度、保障制度等等。
3.形成了社区教育实验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在文化层次结构中又称深层文化,包含了人类对文化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等。社区教育实验的精神文化,主要体现为社区教育实验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信念。实践证明,20年来,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通过社区教育实验,确立了社区教育的实验意识,提高了社区教育实验者的认知水平,增强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与社区民众间的情感成分。社区教育实验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渗透力”,深深刻在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脑海里,落实于行动之中。
(二)涌现了一批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
截至2016年,教育部已遴选设立了122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127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各省设立了逾500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上海、江苏、杭州、宁波、广州、太原等省市还形成了由实验项目实验街(镇)实验区(县)的社区教育实验体系。
(三)锻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队伍
20年的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锻造了一支有理想、有理论知识、有实验方法的社区教育实验人才队伍。他们认识到社区教育实验是实验法在社区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其性质系准实验性质。社区教育实验要把握四个基本要点:一是选准实验题目;二是要有实验假设;三是要强化实验过程;四是要抓好实验效度评介。据此,我们认为,实验出人才,人才推动实验。这是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成功的关键。
(四)丰富和发展了社区教育理论
20年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丰富了社区教育的价值论、体系论、目标论、教学论、课程论、师资论、管理论、发展策略论等。概言之,社区教育实验丰富了社区教育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强有力地支撑着社区教育理论的发展。
(五)奠定国家标准编制和政府文件制定的基础
社区教育的实验成果,为社区教育国家标准编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如笔者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起草的《社区服务指南第三部分:文化、教育、体育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的社区教育部分,包括社区教育服务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社区教育组织和人员要求,社区教育服务的质量评价等内容,均是以社区教育实验成果为依据。同时,社区教育的实验成果,也为社区教育政府文件制定提供了现实基础。如笔者作为主要起草人起草的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的文件,就是在社区教育实验区实验成果基础上形成的。
(六)开创社区教育推进的中国策略
实验,是中国社区教育推进策略的显著特点。20年来,中国社区教育界,将实验方法运用于社区教育推进的全过程和诸方面,坚实有效地推动着社区教育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实践证明,社区教育推进的每一步,均离不开实验先行,以实验成效作为示范,引领社区教育的发展。
(七)促进社区治理和城市建设
有效的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了社区民众对社区教育的参与率。广大社区民众在社区教育参与过程中,树立了终身学习理念,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对搞好社区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了综合素质,这显然有利于推进社区治理,乃至于有利于整个城市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特色
(一)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指导
20年来,中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首要特点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指导,即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性。任何人离开了实践活动,均无法有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中国社区教育学界深切体会到,一门新学科的创立,一种新理论的发现,一个新观点的产生,无一不是来源于实践,并在服务于实践中得到检验、充实和发展。这对于形成社区教育的科学认识,创建社区教育理论来说也不例外。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是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发展的内在逻辑。
(二)政府主导下的“多力合一”实验推进机制
社区教育是全民事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社区教育服务对象人数最多,作为为民执政的政府应尽力推动社区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然而发展社区教育,不能仅靠政府的力量,必须实施政府推动与社会推动并举的发展模式。据此,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采取政府主导下的“多力合一”实验推进机制。政府主导力,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包括编制规划、制定政策、统筹协调、经费保障等。教育机构的支撑力,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中起着提供教育基地和专业支撑作用。社会参与力,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中起着助推和中介作用。专家的指导力,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中起着专业咨询和引导作用。社区及社教工作者的主体力,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
(三)社区教育实验与社区教育发展紧密结合
20年来,社区教育实验紧紧围绕社区教育发展而展开。社区教育实验选题和立项,紧扣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沿亮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如社区教育推进的体制机制实验、社区教育充分发挥社区民众主体性的实验、社区教育特色精品课程的实验、提高社区数字化学习效益的实验等等。实践证明,实验推进发展,是发展的推动力;发展又为实验增添新内容和新动力。
(四)实验工作与理论研究互为推动
一方面,实验丰富理论,社区教育实验促进理论研究;另一方面,理论指导实验,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引领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例如,社区教育学界对“以人为本”理念指导社区教育的研究,提出社区教育应充分体现“人是目的”“人是主体”“人作为尺度”“人是过程”的观点,从而使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以社区人为本,紧紧依靠社区民众,发挥其主体作用,并将社区教育实验工作贯穿于人的发展全过程。
(五)紧抓社区教育实验的基石——实验项目的研究
无论是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创建,还是实验街镇乡的建设,其主要基础均在于实验项目的开展。20年来,中国社区教育工作者始终紧抓实验项目不放,认真对待实验工作诸基本环节,以此夯实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教育部职教与成教司委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编制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指南,向全国发布招投标,发动组织广大会员单位申报。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专门设立了“上海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管理办公室”,专司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管理工作。该市每年发布实验项目平均150—160项。除市里发布实验项目招投标外,各区根据自身需求,设立具有区本特色的实验项目。其中,浦东新区所实验的项目累计达到约400项。这样,使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六)立体式评价社区教育实验工作
20年来,社区教育界十分注重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评价,采用多元评价主体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具有立体式特点。如自评与他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专家、社区民众的共评;教育评估专家、社会学专家、社区教育专家相结合的评议。实践证明,这种立体式评价方式最接近实际,有利于以评促发展。
三、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未来思考
(一)未来时代背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均离不开一定的时空条件,并受制于特定的时空环境,打上时代印记。据此,探讨未来的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发展取向,首先要分析时代背景。
在世界范围内,必须至少分析如下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带动全球化趋势向全方位深入发展。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在信息化生产力推动下,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转变。
——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人类社会迈入以创新能力为主导的新时代。
在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伟大飞跃”正是新时代基本的动态特征,这个“强起来”正是新时代基本的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概言之,社区教育应在上述国内外时空环境下,思考未来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发展取向。
(二)未来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目标的思考
在中国进入新时代,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20年的今天,社区教育实验工作还需要不需要?笔者认为,作为实验模式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不仅过去需要,现在仍很需要。问题在于,不是简单重复过去的实验,而是要与时俱进,对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提出新要求,赋于新内涵。应该说,中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作为新时代新阶段的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目标:要体现“三特”内涵的高质量、高标准发展,为建立现代化社区教育体系服务,进一步解决社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而促进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所谓“三特”内涵,是指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区教育特性。就时代特征而言,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应反映全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创新化特征;就中国特色来说,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应反映党政主导性、中华民族性、区域分异性等特色;就社区教育特性来讲,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应反映社区特色性、“三全”(全民、全程、全方位)统一性、整体合力性和广泛参与性。
(三)未来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重点的思考
重点一:“构建现代化社区教育体系”的实验研究。构建现代化社区教育体系实验研究的重点一是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框架内,该体系如何回应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的问题;二是依照《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的要求,解决该体系如何为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服务。
重点二:育人目标的实验研究。应对全球化发展趋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要求,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需开展育人目标新内涵的实验研究。笔者于2005年在《21世纪初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总报告》中提出,“社区教育要培养兼备国家公民与世界公民基本素质的现代新型中国公民”。现在看来,开展该主题的实验研究越来越重要和紧迫。
重点三:信息化智能化的实验研究。在信息化背景下,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尤为迫切,使社区成员在数字化学习中,实现由“数位落差”“数位机会”“数位赋能”的转化,达到能以自己的数位智能改变自身处境和状态,不致于在信息化背景下社会人群产生新的二元结构。为此,要进一步开展“建立和完善社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实验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更为需要的是具有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和软性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谓软性素质能力,是指创新素质及其创造能力、情感沟通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可见,智能化时代赋予社区教育育人目标新要求新内涵,要满足新要求新内涵,必须对社区教育的育人体制、教学内容和模式实施系列改革。据此,应开展“社区教育+人工智能”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以应对信息化智能化对社区教育的新要求。
重点四:城乡一体化的实验研究。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基本战略之一。要实施并达到该战略目标,必然要建立健全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长效机制。据此,在新时代新阶段,应进一步开展“社区教育城乡一体化”实验研究,以应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必需。
注释:
①本文根据2019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社区教育实验工作20周年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整理而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实践论[A]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0.
[2]叶忠海.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A].叶忠海学习教育文选之七[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3]叶忠海.积极探索终身学习文化的结构式营造[A].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与探索[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4]叶忠海.社区教育实验应掌握的基本要点[A].社区教育学研究[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叶忠海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4期
(来源:享学网   选编:问心)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