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信息传真

(916 次阅读)
协同共建共享,促进长三角地区终身教育发展新格局
(发表日期:2020-01-07)

(本站发表时间:2020-1-7)

    上海教育工作大会提出了“终身教育泛在可选”的要求和“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开放协同、融通共享是达成该目标、推动终身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
    作为推动长三角终身教育发展的举措之一,近日,长三角四地终身教育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上海市普陀区与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安徽省芜湖市建立终身教育的“事业共同体”,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各地、各部门独立“自转”,互相合作“联转”,最终达到围绕目标“公转”的新的发展格局。
    普陀区副巡视员,区教育局局长范以纲表示,普陀区终身教育注重特色凝练,精心策划,大力推进,宣传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展现了普陀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的全新姿态。普陀区、苏州市、嘉兴市、芜湖市四地共商教育大计,共谋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优势,进一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度合作、共赢发展,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项目化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拓展终身教育的空间,助推终身教育向着更高的目标和方向发展。
    “为了每一位社区成员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市普陀区终身教育发展掠影
    普陀区位于上海西北角,全区面积55.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8.9万,下辖八个街道、两个镇。1986年9月,“真如中学社会教育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普陀区社区教育的起步,同时也是全国社区教育的发端。普陀区确立了“为了每一位社区成员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核心理念,努力做到在理念上引领、在战略上谋划,在实践上着力。2010年11月,普陀区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近年来,普陀区以开放协同、融通共享的工作思路,丰富终身教育,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探索形成终身教育服务社会协同共治的有效路径。实践启迪我们,终身教育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用之不竭的智力支持。
    整合终身教育资源,服务社会民生需求
    为积极回应老百姓对于终身教育的迫切需求,普陀区努力完善区域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快捷便民的终身教育资源圈来满足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
    “终身教育资源圈”是以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各个“点”的建设为基础,以点带面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和共享“链”,最终形成广覆盖、多形式、更便捷的终身教育“圈”。
    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10个街镇社区学校为骨干,255个居委学习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此外,普陀区把社区内的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艺术馆等机构和单位组织起来,挂牌建立8个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15个社会学习点以及20个养教结合学习点,有效将社会资源引入社区建设,将民生需求融入社会和谐,让终身学习走向多元多样,为市民搭建起“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平台,增进市民终身学习的福祉。
    创新终身学习方式,参与基层社区治理
    自治和共治是上海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亮点。市民学习团队的培育,激发了社会活力,通过发现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组建学习团队、吸纳公众参与、培育社区学习骨干的基层自治新路径,最终实现“共治”向下沉淀,“自治”向上拓展。
    普陀区将团队学习与凝聚民心、体察民意、关爱民情紧密结合,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凸显了“引领导向、求知明理、桥梁纽带、参与监督、参谋智囊、休闲娱乐、交流示范、凝聚辐射”等八大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普陀区勇于创新市民学习方式,率先探索“人文行走”学习方式,通过遴选人文行走学习点,编写学习手册,发布学习地图和主题线路、指导学生和市民开展徒步行进学习等一系列举措,使社区居民能够更好地找寻历史文化的脉络,触摸城市的文化温度,为构建熟人社区,提升居民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奠定基础。
    此外,全区大力推进市民数字化学习,建立区级终身教育在线学习平台,探索“终身教育网络生态实践社区”。“普陀区终身教育网络生态实践社区”项目以网络学习平台为依托,建立各类学习型社群200个,累计50万人次访问,建立200多门课程和2000多个微课视频供社区居民在线学习,发布资源近5000余条。
    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搭建政民沟通的桥梁
    普陀区注重终身教育队伍建设,创设机会,搭建平台,推动专、兼职教师和志愿者队伍稳步发展。定期举办“普陀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研修班”,对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的专职教师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专题培训,通过前沿理论、专题讲座、案例学习、现场教学、分组交流、考察实践等培训方式,使社区教育教师了解当前终身教育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眼下,全区建立四个区级社区教育教研基地,制定完善规程与标准,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首创成人教育的首席教师制度,推出20余位优秀师资,完善传帮带机制,引导骨干教师自身成长带动团队整体发展,推进终身教育教学科研建设。
    此外,普陀区还依托高校资源,合作开展“终身学习推进员队伍建设与城市社区社会资本培育”的课题研究,建立一支终身学习推进员志愿者队伍,至今已发展壮大逾千人。全区制订《普陀区终身学习推进员工作条例》,明确“宣传动员、调查研究、沟通联系、参与管理、自身建设、建章立制”等六大工作职责。
    志愿者们在工作中形成了“言传身教法、入户调查法、设点调查法、部门走访法、现场咨询法等多种工作方法,带动大批社区居民参与终身学习。石泉社区推进员高蕴玉热衷志愿服务,自编自导小品节目来号召社区居民学习环保知识,该节目被选入市教育电视台展播。这些感人的事迹被编写成案例,集结成为《普陀区终身学习推进员案例集》。终身学习推进员志愿者队伍的培育,终身教育的推进,逐步从政府“积极推动”走向“社会主动”;从“自上而下”走向“自下而上”;从“为民做主”转为“助民做事”。
    安徽芜湖: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创新机制扩大教育服务面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如今,安徽省芜湖市各级老年大学年招收学员8.6万余人次,还出现报名一位难求的局面。2018年,全市依托芜湖电大,与芜湖老年大学合作成立芜湖老年开放大学,并推出在线教育系统,扩大教育服务面。同时,全市加大课程和教材建设,经过近两年的培育,民舞、声乐、普通话、时装、拉丁舞、葫芦丝等七个专业的精品课程通过验收,成为第一批质量较高、共享的优质课程。《普通话诵读艺术》正式出版,《老年人学声乐》教材进行了第二次印刷,《老年人学摄影》《中医养生保健》将于近期正式出版。为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共同开发使用各类优秀教材,市老年大学还加入了长三角地区老年大学教材编审委员会。繁昌县老年大学徐永汉老师编著的《揭示养生与抗衰老的奥秘》被评为优秀教材。全市有六所老年大学成功创建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
    浙江嘉兴:一个社团的成长——彰显全民终身学习的精彩
    上海阿姨丁月仙,原住普陀区大渡河路附近,退休后于2015年来到嘉兴,因为闲不住、因为热心,她参加了“管佳”文艺志愿者服务队,经常下基层参加演出,帮助老年人排忧解难。2017年,她又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文艺爱好者共同商议成立了“缘乐”社团,社团成员们互助互学,还为社区送去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节目,并成为街道小学素质教育拓展课程。
因为社团经常性的持久活动、广泛的群众服务面与良好的社会效应,“缘乐”社团被评为嘉兴市“十大乐学社团”、浙江省优秀工作品牌。丁阿姨的社团管理经验也被搬到了嘉兴市乐学社团负责人培训班的课堂上。
一位上海老人,一个乐学社团,一群音乐业余爱好者,影响了一方百姓。“缘乐”社团的成长,彰显了终身教育的精彩与魅力。这样的丁阿姨还有很多很多,而且会越来越多。
    江苏苏州:培养终身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万门特色课程
课程和师资建设是终身教育内涵建设的重心。苏州市建立终身教育轮训制度,每年开展对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社区教育中心校长、社区教育骨干教师、村(居)市民学校负责人等培训。开展社会教育优秀成果奖、优秀课程、论文评比,组织省、市级课题申报,提升师资队伍专业能力,促进课程资源建设。目前拥有终身教育专职人员766名,兼职人员5203人,志愿者十三万余名,优秀特色课程200门,在线课程三万多门。
苏州市以需求为导向,通过科学引导,坚持品牌化的发展和建设。基于传授、实践、熏陶、互助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培育了“公益课程进社区”“学说昆山话”“社区学习共同体”“幸福夕阳移动课堂”“江南船拳进校园”“龙狮文化教育传承”“沙家浜红绿新课堂”等广受学习者欢迎的终身教育品牌。
    (来源:文汇报      选编 :濛昕)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