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信息传真

(453 次阅读)
人工智能与终身学习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发表日期:2019-12-10)

(本站发表时间:2019-12-10)      

    2019年11月30日,人工智能与终身学习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沙河校区成功举办。
    人工智能与终身学习论坛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由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承办的专业学术论坛,致力于搭建当前人工智能与终身学习领域前沿与热点问题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教育的未来。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人工智能与终身学习”,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践行“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的精神和理念、落实《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和《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精神,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共议人工智能于终身学习的可行性与可能性。
    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院长张伟远教授和谢浩博士主持,邀请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韩民副会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蓝志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勤华教授、科大讯飞AI教育研究院王士进院长、北京开放大学社会教育部殷丙山副处长、中关村学院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张国庆副主任、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顺义学习网项目负责人兰李晶、快手公司运营总监涂志军、FIND智慧钢琴副总裁王海波作主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开放大学、北京教科院、北京市各区教委、各区社区教育机构相关领导及专家学者、相关互联网教育企业代表及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论坛。
    论坛的上半场由张伟远教授进行主持。张伟远教授首先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及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本次论坛的主题,期许基于本次论坛的交流能为未来人工智能与终身学习的协同发展助力。
    北京师范大学陈丽副校长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王东江处长分别为本次论坛开幕致辞,对聚焦探究人工智能发展来推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做了论述。
    陈丽副校长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本质在发生着变化,移动互联时代的知识不再是线性的、固化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快速变化的、境域化的、个性化的,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不确定性,知识通过集体经验的汇聚,在社会网络中形成。所以传统的重视优质资源建设的终身学习教育服务已经不足以应对“互联网+”时代下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建立,我们应该重视草根服务草根的教育服务模式,建立有价值的信息共享网络,从而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王东江处长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迫切感与使命感,国家把人工智能进行了战略性规划,需要终身教育工作者完善职成教育,关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提出的新要求。人工智能会给终身教育带来巨大的改变,教育培养目标、教育特征、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都要发生相应的改变。未来15年虚拟现实、教育机器人、智能辅导系统、学习分析技术等要植入终身教育课堂,职成教育人需要用好人工智能技术来服务人的发展、城市和国家战略的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韩民副会长基于宏观视角深入解读政策文本中关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内容的相关表述,以引发参会人员对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并按时间顺序对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理论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此提出其对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五点认识:需强化政府各部门的统筹协调,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全国城乡、开放便捷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需加快继续教育制度体系建设,需加强继续教育模式与技术创新。通过不断促进各类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满足终身学习的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蓝志勇教授从技术层面对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其认为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且存在超过人的智能的可能性。人工智能中机器学习占据重要地位,基于计算原则借助降维、分类等方式去了解人、学习人。人工智能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且将继续改变,这种不确定性也使其具备了一定的风险。蓝志勇认为传统的教育与学习已然不能满足大众自我提升的需求,需要去考量面对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带来的冲击大众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其是否能够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使用人工智能。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勤华教授强调智能教育产业背后的实质是基于学生学习领域相关的大数据聚合、利用机器学习相关算法模型、为教育教学中某个具体场景提供了智能化的学习要素测量、评价、预测等服务。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时,应注意其基本逻辑——确定性信息、有限领域、单任务的、静态的、完全信息。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是从人的终身发展角度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郑勤华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首先必须具备的基准条件是对学习者发展规律的认识,研究这些规则比研究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更加迫切。教育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将是一个不断迭代不断优化的长久过程。
    科大讯飞AI教育研究院院长王士进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划分为运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这三个阶段,并对“人工智能+教育”进行剖析,认为其包含三方面含义——人工智能教育、智能教育、计算教育学,人工智能教是指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智能教育是指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而计算教育学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研究教育学理论。基于此理解下,科大讯飞研究构建智慧学习环境,以实现资源搜索智能化、教学互动数据化、数据处理智能化、综合评价多维化、教学环节AI化,以期助力终身学习得以随时随地开展。
    论坛的下半场由谢浩博士进行主持。谢浩博士对论坛上半场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论坛上半场主要以人工智能与终身学习的顶层建设为主题,下半场以人工智能与终身学习的实践尝试为主题进行分享。
    北京开放大学社会教育部殷丙山副处长介绍了北京开放大学是一所旨在服务首都市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其将成人学习者作为主要对象,努力建设有内涵和质量的高等学校,以弥补现有学校教育体系的缺位,实现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有效连接。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主要基于以下四点:一是成立社区学习服务联盟,建立政校企的连接;而是搭建平台,开展社区教育展演活动;三是协同政府、企业、学校开拓社会教育项目;四是开拓社会教育项目,例如“首都女性终身学习”。北京开放大学与社会各机构合作网络的逐渐形成为社会各群体实现终身学习创造了可能性,同时也为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发展助力。
    中关村学院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副主任张国庆对中关村学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大致描述,并重点介绍了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其以创新能级理论、创新创业驱动力理论、创新创业要素理论、创新创业路径理论和创新创业生态理论为指导,并按照创新创业路径的五个步骤——“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创富”打造真实体验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以期形成科教融合新模式、创新教育新业态、创新示范新地标。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和发展力具有重要作用,亦是终身学习体系中关注的重点。
    顺义学习网负责人兰李晶指出,人工智能赋能社区教育是大势所趋。顺义区一直积极开展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以前瞻性、人本性、实用性为立足点建设顺义学习网,结合横向资源发展战略和精度纵深发展战略不断进行转型升级,以提升其发展的可持续性。顺义区社会教育信息化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主要基于以下三点:一是紧跟政策,强化顶层设计,以满足全民学习;二是立足实际,强化需求引领,以服务终身学习;三是创新模式,强化技术赋能,使终身学习精准化、持续化。
    快手公司运营总监涂志军指出,短视频已经成为知识传播的基建。快手作为一个日活跃用户2亿、日均使用时长70分钟以上且拥有超过200亿原创视频库的国民社区,其价值观强调真实、生命力、尊重用户多样性。快手认为每个人不仅是观看者,还是生产者,可达到知识的分享传播甚至创新。在快手上,知识的生产者通过短视频的播放可以获得收入,付费转化率高达95%,目前快手上的知识生产者超过了99万,这种市场化的公益教育比纯公益的支教行为更具有生命力。快手教育可基于此利用科技共建打造一种普惠教育的新生态,搭建全民学习社区,促进终身学习。
    FIND智慧钢琴副总裁王海波指出,在传统的钢琴教育中,出于素质教育的需求,K12阶段的学生为钢琴学习的主力,但老年人其实同样也可成为钢琴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通过学习钢琴可使老年人身心愉悦且防止其老年痴呆。传统的钢琴教育一般与“价格昂贵”、“从小培养”、“一对一教学”等标签挂钩,FIND智慧钢琴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借助技术对老年人在学习钢琴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改进。王海波副总裁希望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发展,降低艺术教育的难度,加快艺术教育的普及,从而推动社区教育、终身学习的建设。
    在本次论坛中,与会嘉宾就终身学习的发展、人工智能对终身学习的意义及应用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拓展了人工智能促进终身学习的,为构建未来发展蓝图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武汉市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 供稿  选编:曾媛)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