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教协会 :: 协会活动
日期: 2021年08月04日 阅读: 127
【征文选登】党的阳光雨露下的40载教育春秋(作者:朱希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浦东新区成教协会组织开展了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征文活动。我们将陆续选登征集的文章,与朋友们分享。

征文全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猛然觉察到自己古稀之年中,大半的时间都是在教育岗位上度过的,而且也正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年份内:我1971年从事教育工作,次年入党,至今未离开教育事业的40载!
       从教40年与入党39年的几乎完全重叠与复加,让我在无比的感慨与激动之余,即想落笔,述说一番自己的40载教育春秋。
       无论是毛泽东当年说的培养德智体都得到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还是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现代化、世界和未来),以及近期习总书记的“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论述,都是党在各个时期对教育的政策指导与方向引领。我也是在党的这些阳光照耀和雨露滋润下从事教育工作的。
       时光有春夏秋冬之分,我的教育从业经历,也可以用这四季来形容与概括——
       春天启蒙:“抗大精神”感召下的教育开端
       1971年,是我在上山下乡的黑龙江建设兵团从教的开始。进兵团的第三年春季,我们组建了一个营部中学,因自己算是高中生,且是上海市的重点中学毕业,故而被选人办学做教师,懵懵懂懂走上了教育之路,实际也是自己教育事业的开端与启蒙。
       说是中学,实际几乎是一无所有。上级只给了我们几间茅草屋与几个办公桌,以及一百三十元的启动经费。经费买了两块黑板,其余的课桌椅都是师生自己伐木材制作的。我们以走党的“抗大之路”,发扬党的“抗大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办学。我们两个班级,四个所谓知识青年的教师,每人承担文理分开的所有课程。没上过大学,没学过专业的23岁的我,竟然担任了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课程的教学。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教育,让我品尝了教育与教学事业启蒙的甜酸苦辣。我们的当地学生比我们小不了几岁,实际像兄弟姐妹。大家嘻嘻哈哈,苦中作乐。书本知识,我们向他们传授;各种劳作,我们向他们学习。任教只有两年多,但至今我们还有几十人那个中学的师生微信群。交流思想、转递信息、分享业绩,不亦乐乎。
       夏季繁盛:党教育事业下的个人收获
       真正理解与实践如何在党领导下进行学习、教学和科研,是在我1973年夏季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求学和毕业后留校的30余年教科学工作的漫长时期。
       我始终牢记的是两条原则: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二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由此,收获了如夏季那般的繁丰与盛多。
       教学上,我坚持为本科生上基础课程,从助教、讲师,直到副教授、教授、博导。几乎每周一次的大学生和留学生的作文,40来篇文章,经常批改得我头昏脑胀,眼睛发酸。但认真负责、精批细改,还是得到学校与学生的好评,因此而获全国性的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电影电视节创办后,我又多年带领高年级学生参与相关的各项工作。就此,又与专著一并获上海市学术著作和教学成果奖。
       科研上,我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实践,特别是参与社会性的各项实践。于是,我们圆满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民办优质幼儿园创建、上海市浦东 新区民办教育发展政府专项资金等各级科研项目。
       我以党员的高标准和先进模范作用,把思想教育、立德树人渗透和带进了这些这些教科研之中,因而两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员。
       秋冬余热:为下一代成长再做贡献 
       我2008年退休,说明人生已近秋冬,但觉身心都还健康,多年的储存,还可以为党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出力献智。于是,退休后,我就在学校主动担任了华东师大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简称“关工委”)的工作,在校外担任培训和多个文化研究机构的顾问等,发余热,献余力。
       在学校和学院的关工委里,我继续带领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教科研活动。我负责与几十名学生,参与《中国梦激扬青春梦的理念与实践研究》《多层次“下一代”与多形式的“关心”的探讨》和《“读懂中国”途径创设、方式拓展与成效获取的研究》等的课题,师生因此受益匪浅,三个科研项目也分别获得了上海市教育关工委的两个特等奖和一个一等奖。
我担任校长的浦东新区东方青少年培训中心,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也屡获“诚信单位”“先进单位”“最佳创意奖”“阳光活力奖”“最佳人气奖”、金牌课程、优秀论文等奖项。
       党的阳光雨露下的个人教育事业,也有着春华秋实的景色。
(作者系上海浦东新区东方青少年培训中心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浦东新区东方青少年培训中心  供稿

<< 成人教育参阅资料2021年第7期 【征文选登】黄炎培“窑洞之问”与党的初心和使命——重温“窑洞之问”的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