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教协会 :: 工作简报
日期: 2012年12月12日 阅读: 49
浦东成协工作简报2012年第4期

浦东成协工作简报

2012年第4期)

上海市浦东新区成人教育协会秘书处编            2012127


新区八项目荣获“本市20062012年终身学习活动品牌目

根据沪成协《关于评选“上海市20062012年终身学习活动品牌项目”的通知》精神,浦东新区成协及时向全区相关会员单位发出了申报评选的通知。为了选准活动品牌项目,新区成协秘书处对14家单位申报的“上海市2006——2012年终身学习活动品牌项目”进行了初审,并在秘书长工作会议上,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了复评,为浦东新区成功申报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市第八届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上,浦东新区有八个项目荣获“上海市20062012年终身学习活动品牌项目”。

沪东街道社区学校的“舞动生命”—彩球健身操普及活动

彩球健身操是以健身为基础,根据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编排。在推广“沪东彩球”项目时,沪东街道社区学校举办了两次大规模的为时四个月“彩球健身舞蹈 ”社区培训班。随后举办了两次比赛,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此项新型社区健身活动。目前街道33个教学点都有一支16人以上的彩球健身舞蹈队伍。在沪东社区上千人参与的基础上又组建了一支200人的彩球团体操表演队,使彩球健身操逐渐成为沪东社区全民学习的热点。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四进社区”优秀群众健身项目上海唯一入选项目、上海市八届老运会健身彩球比赛第一名、全国首届老年健身金奖等殊荣。

东明路街道社区学校的“粽子球”运动推广活动

2006年东明路街道社区学校开展《以社区教育为平台,创建特色体育项目》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首先开办了粽子球运动骨干培训班。随后骨干们走上了各自居委分校的讲台,向更多的学员传授他们学到的知识,培养了一批粽子球运动爱好者。街道37个居委都成立了粽子球运动队,街道从2006年起连续4年端午节举办“拍粽子球、包粽子”比赛,连续六年与上海市粽子球运动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全民健身节“东明杯”粽子球比赛活动,连续五年荣获上海市女子粽子球比赛团体冠军,并连续两年打破上海市保持了20多年的三人接力拍球纪录。另外街道社区学校还将粽子球运动引入校园,辖区各中小学都建立了粽子球运动队伍。

高桥镇社区教育办公室的“融入高桥”—历史文化宣讲活动

2006年开始至2009年,高桥镇社区教育办公室有计划地编写了14集近20万字的《浦东高桥地区历史文化》系列乡土教材,印发给各市村民学校,并为38所市村民学校和有关单位讲课500多次,听众达3万多人次。2010年被评为全国及上海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随后又编写了第5集《高桥名人续篇》,并计划在2013年编写第6集《高桥飞腾篇》。每年组织市民群众参观瞻仰高桥烈士陵园、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等社区教育基地,组织《高桥人看高桥》大型主题教育活动(人数达2万多人次)。2012年,上海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浦东新区社区学院、浦东新区教发院和高桥镇社区教育办公室联合召开专题研讨会,决定将教材重新整理,编辑出版,并制作成视频课件,推广使用。

金杨社区学校的“我们的节日”—金杨传统民俗教育实践活动

近三年来,金杨社区围绕“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依托金杨社区学校和金陆小学合作开发的 “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成长的快乐》”教材,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资源,针对广大未成年人和社区居民,以“端午篇”、“暑期篇”、“金秋篇”三大板块,至今已设计并组织开展了三届传统民俗文化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共计吸引了万余人次的参与,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实践活动坚持学校、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原则,参加对象涉及各个年龄层次;活动内容凸显“民俗+环保+特色”三个亮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技艺,提升广大青少年和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目前,金杨社区建立了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合共同体,开展了“金杨社区传统民俗文化教育基地共建结对活动”,形成了社区青少年校外教育长效机制的雏形。

上钢新村街道社区学校的钢琴文化教育普及活动

该项目创始于1995年,上钢社区钢琴学校先后开设了数码钢琴、钢琴一对一、钢琴即兴伴奏等教学课程,并配置专用教室6间,建立钢琴学习机制,为上钢居民提供公益性的钢琴学习指导。钢琴文化教育品牌活动也由单一的青少年钢琴比赛拓展为每年的钢琴文化周,在钢琴文化周中搭建平台,如:“名人堂”邀请名人、名师进社区开设讲座,“走近钢琴”携手钢琴爱好者去钢琴厂观摩,“钢琴达人秀”展示社区钢琴爱好者学习的成果、背后的故事等,赛事层面也由青少年转向全社区各年龄层钢琴爱好者。钢琴学校着重思考中老年钢琴课程的发展,组织进行了教学研讨,并有针对性地撰写自编教材。为丰富钢琴学员的课余生活,设立了2支学习型沙龙团队,每年组织钢琴爱好者们在“周年庆”进行展示交流。

唐镇社区学校的唐镇“市民讲堂”

“市民讲堂”围绕当前中心工作的主题,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市民讲堂”设在社区学校,延伸到各村市民学校,宣传活动做到全镇33个支部单位全覆盖。并根据主题内容的侧重点,分别对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外来务工人员,残障人士等组织专场宣讲活动。唐镇借助“市民讲堂”,发挥党政各部门条线的组织网络优势,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07年以来,围绕11个主题,开展宣讲宣传活动652场,54794人参与。为此唐镇获得了上海市“迎世博贡献奖”和“迎世博宣传教育贡献奖”,社区学校被评为“上海市百万市民学环保”先进社区学校,讲师团获得浦东新区迎世博文明行动风尚奖等荣誉。

新场镇学习办的“锣鼓书”传承学习推广活动

2007年,新场镇制定了锣鼓书保护、传承、发展规划。在已建市级、区级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对未建锣鼓书培训基地的学校,将锣鼓书列入学校音乐课,让锣鼓书走进课堂。由镇学习办牵头,进行长期培训,逐步在各村、居委、学校分别建有锣鼓书表演队、表演组,形成传承、传播网络。依托古镇资源,建设中国锣鼓书艺术馆,多方位反映锣鼓书的历史轨迹,成为锣鼓书的宣传教育基地。编写锣鼓书教材,为不同层面的学员提供学习资料。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发挥锣鼓书的宣教、娱乐功能,创作一批新节目。锣鼓书是新场文化的一张名片和特色文化品牌。《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媒体发表了30多篇有关新场锣鼓书的文章;锣鼓书走进央视、上视等电视台作展演;接受美国加州公众电台等境外传媒采访;为南非、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等外宾作展演。

洋泾社区学校的“品味洋泾”游学活动

“品味洋泾”游学活动,是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探索,是一种打破传统社区教育模式的新鲜尝试,旨在建立社区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机制。“品味洋泾”打破了学校与社会的藩篱,在生活的区域继续开设课堂,把居民变成学生,并将社区内教育、文化、科研等单位的人文教育“存量”资源,变为社区教育的“增量”资源。以满足社区市民的学习需求。通过整合洋泾社区自身的文化、科普资源,开辟了两条主题参观活动线路即:“科普游学线路”和“人文游学线路”,组织社区的居民、学生、职工,参与“了解社区、品味洋泾”活动,通过走访、参观、实地演示等形式,在三年内带动近万名市民了解社区文化、历史传承和科普知识,让参观者走出课堂式教育,在活泼、多样的寓教于乐的游学活动中受到熏陶与教育,以实现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 浦东成协工作简报2013年第1期 浦东成协工作简报2012年第3期 >>